一、名称
中文名称:天津市慈善协会
英文名称:Tianjin Charity Association
二、会标
三、地址、邮编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士英路9号
邮编:300381
四、电话、邮箱
电话:(022)23415496 23412823
传真:(022)23412621 23411667
电子邮箱: tianjincsxh@163.com
五、宗旨
本会的宗旨是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遇难相助的传统美德,帮助社会上不幸的个人和困难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和赈灾工作,促进社会的公平、文明、和谐、进步。
六、性质
本会由关心、支持天津市慈善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自愿参加,系依法登记、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公益性社会组织。
七、业务范围
天津市慈善协会坚持“立足民政、面向社会,以社会救助为中心”的工作方针。主要业务范围是:
(一)积极传播慈善文化,普及慈善理念,呼吁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慈善事业的发展。
(二)通过接受国内外各种机构、企业和个人的捐赠,举办义演、义卖等社会活动,以及其它合法方式多渠道、多形式筹集慈善款物。
(三)按照本会宗旨和捐赠者意愿,兴办各类慈善事业,资助慈善公益事业,开展安老助孤、扶贫济困等社会救助活动。
(四)协助或受政府委托开展赈灾救援工作;接收、分配、调拨社会各界通过本会捐赠的赈灾款物。
(五)加强同国内外及港、澳、台地区的慈善机构和有关部门、民间团体及个人的慈善交流与合作。
(六)组织热心支持和参与社会慈善事业的志愿者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慈善公益活动。
(七)支持会员依法开展各种有利于社会慈善事业的活动,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八)开展慈善理论研究及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办好本会刊物,为会员提供信息资料和咨询服务。
(九)向政府或有关部门反映社会慈善事业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为政府制定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提供咨询性意见。
(十)对本市各区县及基层慈善组织进行业务指导,推动和促进地方慈善事业发展。
八、概况
沐浴着党政关怀的阳光雨露,植根于社会公众倾力支持的广阔沃土,1995年11月,天津市慈善协会在改革开放中诞生,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茁壮成长。多年来,协会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勇于探索实践,不断开拓创新,贴紧时代脉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公平公正的理念,规范透明的管理,清正廉洁的形象,求真务实的精神,为民解难的真情,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先后荣获了“全国先进社会组织”、“中华慈善突出贡献组织”、“天津市先进社会组织”等多项荣誉 。
——公益募捐走在前列。通过广泛发动、重点动员、个别劝募,探索多种募捐方式,形成了募捐工作长效机制,社会公众参与度不断增长,募集资金能力持续增强。2011年,市慈善协会已经建立冠名基金24项,基金总额度5872万元,累计募集资金总额超过10亿元,居全市公益机构前列。
——灾害救援成效显著。按全市统一部署和中华慈善总会要求,先后开展了抗洪救灾、抗击非典、支援印度洋地震海啸灾区、支援西南七省区严重冰雪灾害地区、支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支援西南五省旱灾地区、支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支援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区,以及支援西藏、云南震灾、新疆雪灾、台湾风灾、智利及海地震灾的救灾活动,累计接收款物达3.61亿元。全市慈善协会系统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全力以赴,紧张工作,圆满完成各项救灾任务。以上接收的救灾款物,均按捐赠者意愿和有关规定,以及灾区重建需要,直接或通过有关单位及时拨付 。
——慈善救助惠及民生。组织开展“迎新春慈善助困活动”、“急难救援行动”、“‘大田杯’慈济育才奖学活动”、“‘爱 心成就梦想’慈善助学活动”、“手拉手助学”、“慈善学校工程”、“爱心助飞梦想、假肢助行活动”、“‘微尘基金’儿童先心病救助”和“九九重阳慈善助老”、“关爱空巢老人”等项目。救助工作形成了10个主打项目,打造出5大救助品牌。救助对象不仅面向天津,而且遍布全国25个省市,仅本市救助受益人数就达82万人(次)。
——规范管理透明公开。各区县全部建立慈善协会,形成了市、区县、街乡镇、社区的四级慈善组织网络,与志愿服务组织密切合作开展公益活动;全市推行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工作模式,将慈善工作覆盖到全社会;通过加强慈善组织建设,不断提高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水平,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强化内外监督机制,规范化管理,实现公开透明阳光运行,慈善协会的社会知名度和公信力不断提升。
——宣传广泛传播慈善。慈善宣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建立慈善新闻宣传网络,与中央、地方新闻单位携手开展慈善宣传;与中华慈善总会共同创办全国首家《慈善》杂志;加强bet365中文网站站建设;探索将慈善教育纳入青少年教育体系,提高了全社会的慈善意识。
天津市慈善协会致力于服务构建和谐社会,历经十多年的不懈努力辛勤耕耘,慈善事业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唱响“注重保障,改善民生”的主旋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