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置点,志愿者们连日搬运捐助物资,照顾受伤民众。本报记者 齐琦 摄
“累是肯定的,但是真的是睡不着啊,因为我的心还在前面呢!”一名在泰达医院连续忙碌三天的志愿者说。
“8·12”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很多人离开塘沽——这个在人们眼里危险的地方,但有些人却从遥远的地方赶向这里,他们就是志愿者和公益团队。
实在是心疼!
说上面那段话的,是一直在泰达医院做志愿者服务的李先生,“13日一早,我父亲就告诉我塘沽出事了,你去看看做点儿什么能做的事情吧!”带着父亲的嘱托,13日一早他就到达塘沽街头运送伤员前往医院,当服务车辆越来越多的时候,他选择留在泰达医院创伤急救中心,转运120送来的伤员和遇难者遗体,跟其他几个志愿者组成那里唯一一支由志愿者组成的救援队。
在采访过程中,“心疼”两个字一直挂在他嘴边,“我曾经当过兵,看见一个个战士送来,有的受伤,有的已经牺牲,真的是太心疼了。”带着心疼战士们的心情,李先生在泰达医院创伤急救中心一待就是三天两夜,累了就躺在凉席上歇一会儿,困了就用水冲冲脸。
就当我是男生吧!
在创伤急救中心的志愿者中,只有从北京来的刘一頔这一个女生。“其实团队里面一直在说‘不要女生’,我说就当我是男生好了,我想只要能帮上忙,什么工作我都愿意做。”
“做这份工作会接触到遇难者的遗体,难道不会害怕吗?”面对记者的问题,刘一頔轻描淡写:“可能因为我从13日凌晨就一直在泰达医院,接触伤员和遇难者遗体的情况也有一个从轻到重的过程,我以前是运动员,抗压能力强。我们在一位从事16年殡仪工作大哥的领导下,各有分工,我觉得既然来了,就要一直做下去。”
我对他印象深刻,因为我们情况很像
在泰达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服务的这支志愿者救援队中,约有十人一直在现场工作,其中一位来自河北区的宋先生瞒着家人独自来到这里,“那位刚刚结婚12天就牺牲的尹艳荣是我送走的第三位战士,消防部门来认领的时候我看到了他的照片,送他上车走的时候我真的是感慨万千,我对他印象深刻,因为我们情况很像。我跟他年纪差不多,也是妻子刚刚怀孕,当时就觉得活着真好,一定要好好活着。”当他15日回到家里,慢慢地跟妻子诉说他几天来所做的事情时,一开始妻子是埋怨的,但是听到最后,妻子不仅支持他继续做志愿工作,而且还在16日跟随他一起到了塘沽。
我们只是公益组织中普通的一员
其实除了在塘沽做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很多公益组织也纷纷奔向塘沽,壹元爱公益社就是其中一员。
13日,在群里成员与泰达医院确认缺少防护口罩3000枚后,壹元爱公益社发布招募运送物资志愿者和捐款信息的通告,短短一天时间,就筹集捐款27988.25元。“14日一早,我们从外地调来3000枚口罩,带着之前捐赠的牛奶、咖啡等饮料就出发去医院了。后来我们得到反馈说物资全部用到了医院工作人员身上,我们做到了没有浪费。”参加14日运送物资活动的壹元爱公益社成员黄永城说。
“15日一早我们又通过在塘沽的志愿者得到确切的消息,得知前方工作人员缺少防护服、护目镜、口罩等防护用品和床垫、被子、枕头、牙刷等生活用品。在当天就将物资送到了塘沽有需要人的手中。”15日领队前往塘沽的熊晓钰说。
熊晓钰和黄永城都表示要将救援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受灾儿童的灾后心理关怀上。“我们这个群体里有很多儿童心理干预方面的专业人士,我们计划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在后面争取对这些孩子做温暖、稳定、长期的心理关怀和重建。”(于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