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树林 中北镇水语花城社区居民。退休以后,他本着对社区高度负责的态度,主动回馈社会、积极服务社区、热情帮助他人,充分发挥了社区小楼长服务群众、服务社区的大作用。
他是小楼长,担起为民服务大责任。金树林每天坚持在楼内入户走访,一旦发现安全隐患,都会及时协调解决,尽心尽力维护社区稳定。发现某单元房内的租户安装了多块电表,电线杂乱,存在火灾安全隐患,他立即与物业沟通,寻找业主,共同督促租户整理电线,并对租户进行安全用电宣传教育,确保用电安全;遇到谎称房产中介、快递员、煤气公司等工作人员要求居民开楼栋门,他会立即制止,提醒业主提高警惕不要随意为陌生人开门。
他是志愿者更是位“安全员",维护社区和谐稳定。金树林深知安全稳定的社区环境需要时刻关注日常安全,因此,他始终将社区稳定、居民安全作为重点内容,从点滴小事做起维护安全稳定,建设和谐社区。一天上午,金树林在家中休息,忽然从室外传来“嘭”的一声巨响,他立刻下楼查看,发现9号楼的租户在小院内燃放了类似爆竹的物品,将院内水泥台炸裂。他立刻阻止继续燃放,并陪同居委会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安全教育。
热心公益活动 情暖困难家庭
董旭 精武镇兴旺里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兼主任。2003年,董旭通过居民选举进入兴旺里居委会工作,十多年来,她用点滴付出诠释着奉献的真谛,用平凡小事感动着每位居民的心,她将自己的满腔热情与爱心全部奉献给社区,赢得了居民的广泛认可和称赞。
她热心公益,积极参与社区文化事业。 2004年,社区成立了枫林书社,作为书法绘画爱好者,董旭被选为社长。每周五和周六上午是活动日,无论酷暑严寒,书社始终坚持活动,如果有人缺席,董旭总是会打电话询问情况,关心每一位成员。多年来,董旭积极组织枫林书社参加市、区、镇书画展览,荣获许多嘉奖。
她乐于奉献,热心服务社区。兴旺里是老永红工业区的旧社区,经常会出现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她乐于助人,主动帮助社区困难居民。社区里的单亲、失独、困难等家庭情况都装在董旭脑子里,只要有时间她就看望慰问,询问他们的需求,竭尽全力帮扶他们。兴旺里社区里有这样一户居民,始终牵动着董旭的心。父亲王某带着肢体残疾的女儿生活,女儿8岁时他的妻子去逝了,父女俩儿相依为命,父亲靠捡拾破烂维持生计。不久前,父亲病逝,留下身体残疾的女儿单独生活。董旭知道后,第一时间来到他家,帮助联系亲属,一起为王某料理了后事。此后,董旭又为她办理了父亲丧葬费和变更房屋承租人等事宜。考虑到她三十几岁还未婚,热心肠的董旭还帮助她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十余载默默付出 任劳任怨孝老爱亲
万宗霞 王稳庄镇小孙庄村村民。10多年来,她用朴实的情怀,简单做人的道理,精心服侍瘫痪在床的婆婆,营造了一个孝敬老人、夫妻恩爱的温馨家庭。
1985年,万宗霞与孙家海结为夫妻。丈夫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兄妹4人,有两个哥哥,一个妹妹。婆婆33岁时,老伴就去世了。几十年来,婆婆含辛茹苦,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看到婆婆的不容易,结婚后,万宗霞主动和婆婆、婆婆奶奶还有小姑一起生活,忠厚善良的万宗霞很快就融入到这个大家庭。看到婆婆非常孝敬婆婆奶奶,万宗霞暗下决心,一定要以婆婆为榜样,也要做一个孝顺的好儿媳。她伺候老人、照顾丈夫、抚育孩子,全家老少四辈儿,虽说生活不是很富裕,但是几代人和睦相处,关系非常融洽。
2003年7月,婆婆因多年的高血压造成大面积脑梗塞。通过治疗,命是保住了,但人已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因吞咽功能坏死,每次吃饭都需要一勺勺地喂,但是婆婆还会经常将食物吐出来,身边一刻也离不开人。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灾难,万宗霞当即辞掉了工作,在家全职伺候婆婆。刚开始婆婆的大小便没有规律,一天好几次,一时看不到弄的满床都是,被褥一天换好几套,万宗霞总是耐心为婆婆换洗。有时大便干燥,排不下来,打开塞露都没有作用,万宗霞就用手辅助排便,从来都不嫌脏,时间久了,她终于熟悉了婆婆的生活规律,伺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每天早晨她都很早起床,为婆婆准备可口的早餐,确保合理膳食。10年来老人没有长过褥疮,屋里也没有一点异味。在万宗霞的精心照料下,婆婆精神状态和身体情况都很好。
照顾小叔几十年 用爱撑起一个家
张凤华 辛口镇水高庄村村民。她十年如一日用自己无悔的付出诠释了普通而又伟大的角色——嫂子。面对从小就患有智障的小叔子,她含辛茹苦,悉心照顾,从不怕苦不怕累,用天使般的双手和一颗朴实的爱心,为小叔子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
起初,张凤华的小叔子和婆婆生活在一起,起居生活主要由婆婆照顾,1998年婆婆去世了,从此照顾小叔子的重任落在了张凤华的身上。照顾好智障的小叔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不像正常人知道自己哪里不舒服,可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所以这就得靠张凤华天天留心观察。时间久了,张凤华就摸索出了一个规律,他只要不好好吃饭,肯定就是生病了。因此,张凤华就是再忙再累也要按时给小叔子做饭,十几年来一顿不落。有段时间,张风华为了贴补家用,在村里找了一份工作,每天回到家里已经疲惫不堪,但她坚持给小叔子做饭,而小叔子爱闹小孩儿脾气不吃饭,张凤华便一勺一勺喂,之后还要照顾小叔子洗漱、睡觉,一直忙碌到深夜。尽管如此,张凤华依然没有产生抛下小叔子的念头,她每天精心照顾他的起居生活,为他洗衣、做饭,从来没有松懈过。张凤华说:“他其实挺知道心疼人的,每次有什么好吃的,从来不会自己独占,都会分给我一半,我不吃他就不会吃。而且,他跟别人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我嫂子呢’,听到这句话,我就觉得做一切都值了”。
张凤华善良、无私的行为,也影响到了下一代。张凤华的女儿曾多次表示:“如果有一天妈妈老了,照顾不了了,我一定会担起照顾老伯的责任,像妈妈一样认真负责地照顾好老伯。”
热心社区创城 践行志愿精神
吕润荣 大寺镇渤海天易园社区居民。在社区提起吕阿姨,可以说无人不知。多年来,她秉承着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原则,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服务居民、服务社区,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称赞,成为广大群众争相效仿的模范。
吕润荣是社区热心的义务监督员、巡逻员、宣传员,每天为小区的环境美化、家庭和谐、社会文明辛勤付出着。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过程中,吕阿姨同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起拿着创城宣传单挨家挨户上门宣传讲解,组织志愿者在小区开展义务巡逻、清理小广告、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坚持每日清理楼道墙上的小广告,看见贴广告的人就客气地劝说、引导,已经贴上的就用小铲刀一点一点铲掉。
性格随和的吕阿姨不仅是个热心肠,还热衷于社区的公益活动,她常常与社区社工以及志愿者们一起上门走访孤老户、残疾人家庭,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天气转凉时,她会提醒老人们多加衣服,并自费为生活困难的老人购买棉衣;老人们感冒生病时,她会主动到老人家中问寒问暖端水递药;有的老人患脚疾疼痛难忍,她连夜为老人送药,这点点滴滴的关爱,让老人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关怀。每逢社区组织捐赠活动,她总是带头响应,发动家人和邻里踊跃参与,热心地捐款捐物,十几年如一日,从未停下脚步。在吕阿姨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社区居民参与到公益活动之中。
退伍军人不褪志 平凡岗位展风采
康建伟 张家窝镇张家窝村人。他曾经是天津消防队的一名军人,自幼就对中医推拿有浓厚兴趣,并且在部队中学习了一些中医骨科知识。退伍后,他毅然放弃了镇里分配工作的好机会,立志弘扬中医国粹,用己所长,服务百姓,回报社会。经过刻苦学习和不断实践,使康建伟摸索出一条自己的推拿治疗路子,他先后取得了反射疗法师、保健按摩师、中药调剂员等多项资格证书,为了服务家乡、服务父老乡亲,自己还创办了中医推拿按摩诊所。
选择了这份职业就选择了一份责任。康继伟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去。每天早晨6点开门,晚上7点才能忙完,一天要为十几个居民按摩,忙起来就连一口水都喝不上,一顿饭都顾不上吃,就是再苦再累,也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康建伟自创的一套按摩手法治愈了不少患有腰肌劳损、颈椎炎、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他把每个患者当成朋友,从不嫌麻烦,用耐心、细心、责任心换来了患者的安心,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真心实意帮助每个患者解除病痛。
除了接待日常的病人以外,康建伟还主动上门免费为社区老人服务,从不收取一分钱,村里有位孟大爷,一直被脑出血后遗症困扰,但碍于家庭经济情况一直也未得到及时的康复治疗。康建伟了解到情况后,每周2次上门为孟大爷做按摩治疗,不要任何回报。此外,康建伟还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在社区里举办免费按摩活动,义务为中老年人讲解一些保健常识,教给他们如何利用一些小穴位进行日常保健。
尽心竭力照顾婆婆 孝心善举传承美德
王琳 西营门街怡和社区居民。她13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百般呵护,无微不至,用真心孝敬老人,用实际行动传承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她的优秀事迹在邻里之间传为美谈。
2003年,王琳的婆婆因脑溢血做开颅手术后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有人随时照顾。为了防止老人因为长期卧床而生褥疮,王琳就为老人添置了专用洗衣机,经常换洗晾晒铺盖和被单,时刻保持清洁、舒适,而且使用的铺盖全部都是纯棉的,她还特别注意老人的个人卫生,由于长期卧床意识不清,不能自主排尿排便,王琳每天都要为婆婆接屎接尿,勤洗勤换衣服,从不嫌弃。由于婆婆不能自主活动,被压的身体表面就会发红,细心的王琳每过一个多小时就为婆婆拍背、按摩、翻身。在她的精心料理下,多少年来老人从来没有过感冒、发烧等疾病,面色红润,比正常人的脸色还好,这都与王琳为婆婆科学调理膳食、无微不至的照顾分不开。因此,周围邻里无不赞叹,都称赞王琳孝敬有加,是个好儿媳。
王琳的辛苦付出换来了家庭的和谐幸福。长期精心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人,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也从没有丝毫的抱怨,这种孝敬老人、勇敢面对生活的坚强态度,感染着他们的弟弟妹妹,弟弟妹妹们也总是抽空前来探望母亲,逢年过节买来礼物送给辛苦付出的大嫂。王琳的儿子在她的影响下也十分孝敬奶奶,爸爸妈妈忙不过来的时候总是主动照顾奶奶。
发挥余热建队伍 “舞”动人生传快乐
王庆芬 杨柳青镇广汇园社区居民,也是一名中共党员。三十多年来,王庆芬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舞蹈知识,克服重重困难成立舞蹈队伍,精心组织排练节目,广泛参与各种演出及比赛,用无私奉献的行动践行党员先进性,传递正能量。
王庆芬退休后,她积极号召、组织社区退休居民成立了夕阳红秧歌表演队和腰鼓队,并担任队长。为了带好两个队伍,王庆芬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关注和参加天津市体育学院的培训以及网络上的优秀节目培训视频,将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每一个队员,同时她还自费购置舞蹈队的音响、U盘、电池、服装等设备。在两个队伍的组织和排练中,王庆芬也是煞费苦心,虽然经常遇到过困难,但总是竭尽全力用心处理。通过短短几个月的磨合,大家之间的陌生感就全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队员们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扶持,无论是演出排练,还是日常生活,大家都能互帮互助,和谐相处。
就这样,在王庆芬精心的组织和“传帮带”之下,秧歌队和腰鼓队的水平逐年提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创编的表演节目真正做到有创新、有特色、有亮点。两支队伍积极参加历年西青区举办的灯节花会展演,并且于2015年9月,自编自演的大型广场舞节目《小苹果》在天津电视体育频道进行了播出,充分展现了队伍中老年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并多次在市区文艺表演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在获得荣誉的同时,王庆芬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奉献社会,充分发挥队伍的作用,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在她的带动下,舞蹈队曾多次走进杨柳青及辛口镇多个养老院进行公益演出,慰问养老院老人,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